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the label 經濟

香港經濟|標普全球香港11月PMI回落至51.2 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放緩、營商信心跌至13個月最低

Image
享:         ▲  香港經濟|標普全球香港11月PMI回落至51.2 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放緩、營商信心跌至13個月最低 11月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由52.2回落至51.2% 管商環境持續好轉,惟改善幅度較上月溫和 營商信心下滑至13個月最低 香港私營經濟11月持續好轉,惟改善幅度較上月溫和。標普全球公布,11月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經季節性調整後,由10月的52.2回落至51.2%,反映營商環境接近年底時持續好轉,惟改善幅度較上月溫和,整體不大。 標普全球指: 由於新訂單增幅收窄,尤其是海外和中國內地新接的業務量皆由升轉跌,企業因此減慢經營活動的擴張速度。另一方面,業者進一步看淡前景,營商信心下滑至13個月最低;不過,企業繼續積極採購,也儲備更多庫存。產能壓力升溫,企業於是增聘人手,是5月以來首次。此外,成本通脹已回落至接近一年低位,而產出價格升幅也隨之放緩。 新訂單按月增加的支持下,企業連續兩月擴張經營活動。以批發及零售業的訂單增長和經營活動擴張最為突出。不過,由於外銷需求萎縮,所以整體訂單和經營活動的增長,均較上月溫和。來自內地和海外的訂單減少,原因在於客戶縮減財政預算,以及競爭劇烈等。 銷情持續升溫,導致積壓訂單14個月以來首次由跌轉升,有關增幅雖為去年7月以來最大,但整體有限。企業繼續積極採購,走勢與訂單增長和經營活動擴張相符,並接連三月提高採購庫存,但由於採購活動增長放緩、供應商又拖延付貨,因此庫存的累積幅度較上月縮窄。 整體投入成本在採購價格和薪資通脹的帶動下,於11月再度上漲,但由於採購價格通脹放緩至長期平均值之下,因此整體升幅已收歛至2021年2月以來最小;有見及此,企業加價的幅度也下滑至4個月最小。 企業悲觀情緒升至13個月高位 憂貿易壁壘風險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研究部副總監JingyiPan表示,經濟增長於最後一季好轉,即使產出增長在最近一月放緩,但景氣依然持續。新訂單增長和積壓重抬升幅,進一步顯示私營企業將於未來數月繼續增產,而就業人數亦已突破5月以來跌勢,公司開始增聘員工。投入成本通脹降溫至接近4年低位,也就為香港經濟紓緩了銷售價格通脹。 不過,企業的悲觀情緒升至13個月高位,營商信心顯然低迷,這多少反映了業者有關貿易壁壘風險對後市影響的憂慮。此外,11月出口訂單由升轉跌,則表...

美國快餐店大戰 Burger King搶先麥當勞 推5美元「四道菜」

Image
  ▲  美國經濟|美國快餐店大戰 Burger King搶先麥當勞 推5美元「四道菜」 麥當勞的雙層芝士孖寶或麥香雞、中薯條、可樂,再加6件麥樂雞,在港售價64.5元,而麥當勞計劃6月25日在全美國推出5美元(約39港元)優惠套餐,包括雙層芝士孖寶或麥香雞、細薯條、細可樂,以及4件麥樂雞,引起特許經營的加盟店不滿,希望麥當勞提供財政支持。 芝士孖寶或麥香雞、細薯條、細可樂,4件麥樂雞 在美國洛杉磯的麥當勞,這「四道菜」盛惠8.5美元,減價將削減特許經營店的利潤。麥當勞CEO Chris Kempczinski認為,優惠可刺激美國人外出食飯。 美國Burger King(漢堡王)兩天前已搶先推出5美元餐單,1個漢堡、薯條、汽水及4件雞塊,到5月28日,更免費送華堡及汽水,以慶祝70周年。 Burger King 、 Wendy's 亦有5美元餐 另一快餐連鎖店Wendy's已自2019年以來推出5美元套餐,亦是一個包、4件雞塊、薯條及汽水。 麥當勞之所以參戰,因為Kempczinski認為缺乏全國的餐單,令麥當勞減低競爭力。據外電報道,特許經營商數周前已就提議進行了投票,但麥當勞未有就結果評論。彭博報道指,特許經營商已支持提案。 麥當勞在美國有約1.35萬間餐廳,95%是特許加盟店,反映其中1000間的National Owners Association(NOA)協會指,麥當勞加盟店的毛利率太小,僅10%至15%,不足以負擔持續的30%折扣優惠,必須麥當勞的支持。 其他快餐店品牌亦難捱,Burger King的美國餐廳2023年平均利潤20.5萬美元,平均銷售額170萬美元,毛利率約12%。 美國麥當勞拒絕回應NOA信件,但指出美國加盟店的現金流較2018年增加50%,NOA反駁指,現金流不及通脹增速,因為經營成本上漲。 加州快餐店員最低時薪156港元 美國麥當勞特許經營費為餐廳收入的4%至5%,其他費用包括4%的營銷費用支出,以及租金約8.5萬至60萬美元1年。餐廳平均年收入350萬美元,是行業的高水平。特許經營商的毛利率受壓,若通脹持續,以及最低工資上升,在加州,今年快餐店員最低工資由每小時16美元(約125港元)加至20美元(約156港元)。 美國麥當勞則自過去10年一直減少直營店,自2014年以來,自營餐廳銷售額下跌50%,而特...

金融時報:憂香港數據法規與內地睇齊 美律師行限制香港員工瀏覽國際數據庫

Image
  政府正就 23 條立法進行公眾諮詢,擬定義「國家秘密」及立法針對危害國安的電腦活動等,令外界關注香港互聯網及數據運營會否受影響。據 《金融時報》 報道,全球第二大律師行美國瑞生律師事務所(Latham & Watkins)決定,禁止香港員工瀏覽其國際數據庫。報道引述消息認為,此舉是為了防止香港的執法人員搜查辦公室時,讀取其國際數據。 另設「大中華區數據庫」與北京共享 《金融時報》引述兩名知情人士指,瑞生律師事務所已經向內部員工宣布,香港員工由今個月開始,除非獲得特別的授權,否則不能瀏覽公司的國際數據庫。這意味著香港律師將不能自由瀏覽公司在美國、歐洲、中東、亞洲的資料。 除此之外,瑞生亦正將香港辦事處的數據庫,與亞洲其它地區(首爾、新加坡、東京辦事處)的數據庫分割,創建另一個新的「大中華區數據庫」,與北京辦事處共享。 其中一名消息人士形容,公司現在已視香港等同內地,指 23 條立法令香港的數據法例與內地睇齊,情況令人關注。另一名消息人士指,新的公司措施確保,一旦日後香港辦公室被搜查,執法人員都只能夠讀取香港及內地的數據資料。 23 條立法定義「國家秘密」 瑞生去年已關閉了上海的辦公室,將員工調往北京。當時瑞生形容中國仍然是重要市場,也是其亞洲和全球業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兩名消息人士則指,公司近月要求員工,進入中國內地時不得攜帶工作電腦。 香港政府就《基本法》第 23 條立法展開公眾諮詢,邀請巿民表達意見,諮詢期至 2024 年 2 月 28 日為止。政府建議訂立新罪行,針對危害國家安全的電腦活動。此外公諮詢文件亦提出,要訂立條例定義「國家秘密」並禁止披露。除了國防建設、武裝力量、外交活動等秘密之外,「國家或香港特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秘密」等同樣被視為「國家秘密」。 外界關注 23 條立法會否影響香港數據運營,《路透社》日前報道指,外國銀行、對沖基金、私人研究機構等企業,以及外交官、學者都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有些人會擔心法案可能會控制互聯網或影響數據運營。有些人擔心對中國政治、經濟和軍事的研究,以及對中國大陸個人和公司的盡職調查,都可能會墮入「國家機密」領域。 原文出自: https://hk.news.yahoo.com/23-%E6%A2%9D%E7%AB%8B%E6%B3%95%EF%BD%9C%E9%87%91%E8%9E%8D%E6%99...

港交所史美倫不認同香港已玩完 稱國際金融中心優勢不減

Image
  港交所(0388)今日(14日)早上舉行甲辰龍年新春開市儀式,即將於今年5月卸任主席的史美倫,以及將於下月交棒予聯席營運總監陳翊庭的行政總裁歐冠昇均有出席。對於近期有投行前高層撰文指出香港已「玩完」,史美倫於儀式後明言完全不同意近期對香港市場悲觀,或已終結的言論;又指出在過去20﹑30年不時有人預測或談及香港經濟已完時,可是每次香港均展示其韌力及實力,並反彈過來。 她進一步香港作為自由開放市場,無可避免受到外圍環境影響。縱目前面臨大環境挑戰,但相信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優勢不變,法治精神﹑透明度及投資者對市場信心等因素仍存在,所以不應低估香港的韌力。 她亦認為未來內地發展一定會向上,發展得更好。當地經濟有良好發展時,亦會帶動香港市場,同時在海外開源,令本港投資者及上市資源多元化。 史美倫(圖左)指出政府正就23條進行諮詢,認為過程可以反映公眾想法,相信過詢過後會見到新景象。(蘇煒然攝) 談及23條立法時,史美倫指出目前政府正就23條進行諮詢,認為過程可以反映公眾想法,相信過詢過後會見到新景象。 她亦指出董事會對挑選陳翊庭接任行政總裁是有共識,並指出對方在港交所工作,所以明白其能力,認為對方可以應對挑戰,以及延續及發展過去已訂立的策略。 讚香港能迎難而上 至於在開市儀式時,史美倫指出過往以不同於不同崗位參與香港及內地市場發展,目證到香港市金融市場由區域市場逐步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市場由只有本港上市公司﹑逐步發展至有H股上市,至今再不斷擴展互聯互通機制月,其至再擴展至碳交易﹑綠色金融等範疇。她亦提到去年大環境充滿挑戰,市場及業界經歷困難一年,但香港迎難而上、堅守崗位,體會到金融業界與市場參與者,都有香港人堅毅不屈精神,勇於創新,並有很大變通能力。交易所過去數年亦不斷提升多元化業務發展,未雨綢繆,去年股票交易以外的業務,包括ETF、期貨、期權等成交都創新高。 史美倫及行政總裁歐冠昇於新春開市儀式向記者派利市。(蘇煒然攝) 她形容,新一年港交所會藉著龍象徵的活力、朝氣,繼續推動市場革新,提升市場流動性,增加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實力,積極到海外招商,吸引來自中東及東南亞、世界各地的企業及投資者參與香港市場,亦會開拓更多新業務,利用科技提升服務,為業界創造更多機會。 歐冠昇指出未來香港仍有不少機遇 此外歐冠昇表示去年對本港金融市場而言並非容易一年,但香港仍然保持穩健...

中國河南等省爆出GDP增速「改降為升」 「數據注水」的背後原因

Image
1月24日,中國河南省政府秘書長、省政府新聞發言人朱鳴介紹,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3年,河南全省地區生產總值(GDP)59132.39億元,同比增長4.1%。 但是如果翻看河南2022年的官方數據,發現是61345.1億元,那麼2023年河南的GDP實際上比2022年減少了2200多億元,經濟增長應該為-3.6%,剛剛發佈的數據卻是4.1%。 官方的說法是,「2023年以來,河南著力提升數據質量,加大統計數據核查力度,實事求是修正歷史同期數據。經最終核實,2022年,河南省生產總值現價總量為58220.1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4%。」 這意味著,河南將2022年的GDP數據向下「修正」了3100多億元,這相當於全省18個市中排名第八的駐馬店市一年的GDP。 四省數據「注水」? 圖像來源, GETTY IMAGE 圖像加註文字, 河南鄭州一場招聘會上的人潮。 河南不是特例,但是唯一一個把負增長「修正」成正增長的省份,據不完全統計,各地至少還有三個省份的增長來自於「修正」上一年的經濟數據—— 福建省,2023年的GDP為54355.10億元,按照其2022年公布的數據53109.85億元計算,同比增長2.3%,但該省把2022年數據向下「修正」了1095億之後,剛剛公布的增速就變成4.5%。 江西省,2023年的GDP為32200.1億元,按照2022年公布的數據32074.7億元計算,同比增長僅為0.4%,但該省把2022年數據向下「修正」了1142億元後,增速變為4.1%。 湖南省,公布的2023年GDP為50012.85億元,按照其2022年公布的數據48670.4億元,同比增2.76%,但該省把2022年數據向下「修正」了811億元後,增速就變為4.5%。 一位熟悉統計工作的體制內人士在匿名前提下向BBC中文透露,這種行為雖然對地方領導來說,可能確實使表面的增速變高了,但不見得是他們主動作為的結果,而更大程度上源於去年兩場活動——「統計造假專項治理行動」和「專項統計督察行動」。 前者貫穿2023年全年,5月前是中國各省自查階段。河南省新鄭市披露的工作是,重點核實2022年以來入庫單位行業劃分是否正確、申報材料特別是稅務材料是否真實、是否達到規模(限額)以上標凖等,檢查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是否真實存在、是否重覆報送、是否虛增規模、是否...

比2008年金融危機還悲觀?近20%英國企業發盈警 逾4.7萬家企業瀕倒閉邊緣

Image
  智通財經APP獲悉,安永的數據顯示,去年,近五分之一的英國上市公司發佈了盈利預警,這一比例高於2008年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 安永-帕臺農的一份報告顯示,2023年約有294家英國上市公司發佈了盈利預警。雖然這比前一年的總數略有下降,但占上市公司總數的18.2%,高於2008年的17.7%。 主要因素是借貸成本高企,企業和消費者信心不穩。2023年初發出警告的主要是較小的公司,但到年底,警告範圍擴大到較大的企業。儘管消費者信心仍處於歷史低位,但最近信心有所改善。 安永-帕特農的英國和英國轉型和重組戰略負責人Jo Robinson表示:“2023年普遍存在的不確定性給企業的收益和預測帶來了重大挑戰。”“企業決策推遲和消費者信心疲軟導致的警告增加,表明人們仍不願承諾自由支配支出。” 逾4.7萬家企業瀕倒閉邊緣 英國重組顧問公司Begbies Traynor上週發表的報告指出,陷入嚴重財困的英國私企連續兩季急升,高通脹及利率趨升推高成本及削弱消費情緒。其量度企業基本財政狀況的紅旗警示,顯示英國今年初有逾4.7萬家企業瀕臨倒閉,按季急增25.9%。 報告稱,幾乎所有行業均受影響,特別是建築業、健康與教育、房地產及支援服務等行業。 建築、房地產、衛生和教育是導致失業人數增加的行業。與此同時,英國的借貸成本處於15年來的最高水平,12月份通脹率意外上升至4%,這促使交易員們降低了對英國央行今年降息的預期。 Begbies Traynor合夥人Julie Palmer在報告中稱,"對一些人來說,好於預期的聖誕節可能會將這些擔憂推遲一段時間,但嚴重金融困境水平的快速增長表明,經濟正在意識到在利率上升的環境下企業負債累累的危險。"“可悲的是,對於成千上萬本應以某種程度的樂觀態度展望2024年的英國企業來說,新的一年將帶來一場生存之戰。” Begbies Traynor的數據顯示,到2024年,破產率可能會加快。執行主席Ric Traynor表示,經濟背景仍然困難,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繼續上升,英國國民工資上漲,預計今年晚些時候通脹和利率可能下滑時纔會有所緩解。